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曹雪涛院士团队研究成果登Nature和Cell期刊
来源:南开大学    
时间: 2018-04-26     阅读: 16

2018年1月,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曹雪涛院士团队题为Tet2 promotes pathogen infection-induced  myelopoiesis through mRNA  oxidation的研究论文。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从表观转录组的角度研究了RNA修饰在天然免疫与炎症中的作用。首次发现哺乳动物细胞内DNA羟甲基化酶TET2可将RNA上的5-甲基胞嘧啶(5mC)催化形成5-羟甲基胞嘧啶(5hmC)。病原体感染时,TET2可通过腺苷脱氨酶Adar1分子的结合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负调控因子Socs3的mRNA合成,从而促进髓系细胞的生成使免疫细胞增殖。研究人员利用紫外交联免疫共沉淀结合高通量测序(CLIP-seq)和单个核苷酸分辨率的全转录组RNA甲基化测序等RNA相关组学技术,发现TET2可通过其酶活作用于Scoc3  mRNA的3’-UTR区域,降低Scoc3  mRNA的5mC水平并促进Adar1分子的结合,从而抑制Socs3在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促进机体针对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及时作出免疫反应。

2018年4月,Cell杂志发表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团队的研究论文,介绍了该团队在晚期癌症肿大的脾脏中发现了一种全新的红细胞样细胞亚群,将其命名为“Ter细胞”,并证明它通过分泌神经营养因子Artemin促进癌症恶性进展。

曹雪涛院士与第二军医大学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韩岩梅副教授、刘秋燕教授、侯晋副教授等协同多个专业团队合作攻关,首次发现晚期癌症小鼠脾脏中产生了一种有核细胞亚群,不表达免疫细胞标志但却表达Ter-119、CD71和CD41等红系细胞标志,因此将之命名为Ter细胞。随后在晚期肝癌病人脾脏中也找到了此红细胞样细胞亚群。Ter细胞能分泌大量神经营养因子Artemin,导致癌症小鼠血清因子水平显著升高,进而促进癌细胞侵袭转移并伴随恶性贫血,这与癌症晚期患者的症状相一致。

团队经过9年基础探索和临床队列转化研究,对Ter细胞从哪来、怎么来、如何促癌的分子机制做了系统性原创研究,并提出切除晚期癌症患者脾脏或者选择性清除Ter细胞有助于综合治疗晚期癌症患者。